一、姓氏渊源
伍氏姓源有二:
(一)出于黄帝大臣伍胥。伍胥是传说中的术士,他曾做过黄帝的诗臣,与邓伯温一起制定克敌攻城之策,辅助黄帝打败蚩尤。其后裔遂以祖名“伍”为氏。
(二)出自芈姓。公元前597年,春秋时期,楚国的宠臣芈伍参由于战功显赫,晋升为上大夫,并封赐五邑土地。芈伍参就以伍为姓,称伍参。伍参公成为伍氏始祖。
二、迁徙史略
三国时期,伍琼任大将军,由浙江武陵徙迁豫章,在姑苏立子胥祠,其后裔历四十世。四十世祖乔公在虚山读书,后官居吏部尚书,移居汴粱,四十六世迁至福建蒲阳。五十一世从福建上杭徙迁嘉应州松口开基,立祠常公祠。五十四世(常公三世)于明朝期间从松口迁徙惠州府永安县蓝塘新围,后又迁上石约南山寨坑塘立宅建祠,至今已经历六十六世。
三、迁入紫金概况
明朝年间,伍氏第五十四世(乔公十四世)元富公,随祖母(五十二世)邱氏从梅县松口镇分支到蓝塘新围大(原下墟)居住兼经营糕饼生意。后到蓝塘镇南山村寨坑排立宅居住。解放后,伍姓分居蓝塘、古竹、柏埔、紫金县城等地。
四、郡望堂号
(一)郡望
安定郡。
(二)堂号
忠敬堂、孝友堂、敦睦堂、务本堂、恩远堂、安定堂、肇基堂、忳取堂、树德堂等。
五、祠堂及其构建
伍氏宗祠在县内有1座。
伍氏宗祠位于蓝塘镇南山村寨坑塘。始建于清朝同治年司,1966年间被毁,1996年重建。
坐西向东(庚山甲向),上三下三中十字厅,两进构造,砖木结构。上堂墙体花岗岩石基础,红砖浆砌,下部仿砖17层扆便,上部石灰批荡,山墙搁19檩,栋下和栋至檐中间檐下分别架“福寿化形”线条框边,内刻传统吉祥图案“梁筷”等描金油红副梁树2根,后墙正中木制厨式,外面及两侧、横直组格浮雕龙凤花鸟吉祥图案股板镶制,四面木板密封构制的神龛,龛内安放祖牌,堂口柱直砌花岗岩大石条平砌檐阶。
左右正间门楣上作“书卷”分别书写“桂馥”“兰馨”,水泥混凝土地面。
天井、花岗岩石条框边,石板材铺天井。两廊设空心构成十字大厅。
下堂内墙角火砖高砌砖柱,红砖墙体,下为花岗基础,17层仿砖扆便,栋下架浮雕福寿化形及吉祥图案梁树1根。山墙搁17檩。
祠外墙,四角火砖砌柱,墙下部花岗岩石基础,砌15层仿砖宸便,上部石灰批荡,构成传统“托盘心”装修。明间缩进2尺为门廊,门廊中架浮雕福寿化形及吉祥图案梁树1根,杉木三级门框,花岗岩石门墩,门楣上镶花岗岩石阴雕“伍氏宗祠”,门两边石雕对联,门檐双挑承檩,次问上下四窗制置,花岗石大石条平砌,级石门坎石。灰瓦,硬山顶,叠瓦平脊,保持了客家传统建筑风貌。
祠堂左侧建有“伍子胥文化园”弘扬传统文化,光大民族精神,激发爱国爱族之情,成为青少年学习教育基地、同时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成为老年人健康乐园。地舆师立论“象”形、象嘴穴,又称“兔子出巢”形,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,门坪面积200平方米,池塘面积500平方米。花台余地300平方米,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。
六、总祠祀奉第一人生平简介
祠堂礼奉第一人是南山开基始祖元富公。元富公从梅县松口镇分支到蓝塘,立家建祠,建工创业,农商合营,广博学艺,书香传家,忠厚处世,为后裔发展打下了根基。后人纪念他,作诗云:豫章松水源流远,发祥安置蓝塘乡;勤俭持家创业绩,嗣孙后代应发扬。南山祖基根系长,忠厚处世四方恒,广博知识学按艺,书香儒雅显篇章。
七、总祠主要安放祖牌
元富公、色汉公、殿侯公、超如公、贵元公、登兴公、清富公7位祖牌。
八、楹联
大门联:
祖德源流远:
宗功世泽长。
顶梁联:
承祖荫,重整鸿图,旧貌变新颜,恰遇新天新地新人 爰居爰处繁瓜瓞,
衍孙技,竞奔骥足,前程多锦绣,可期锦绶锦衣锦带 克缵克绳展骏猷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